激发青春澎湃之力 筑就青年向往之城——2024年西宁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综述为进一步掌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际成效,2024年,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立足我市实际,构建了以城市就业质量、城市“双创”活力、城市居住保障水平、青年人才支撑等10项为一级指标,就业环境、劳动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等23项为二级指标和引领青年创新创业、岗位建功、社会治理等70项为指标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指标监测体系》。自指标监测体系实施以来,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统筹资源、加大投入,聚焦各项指标,推出一批“硬核”举措,持续优化青年工作、生活、社交环境。截至目前,体系中确定的各项指标均已完成,进一步提升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推动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丰富就业创业载体,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青年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扎实推进青年参与社保、医保等工作,进一步助力青年群体稳定发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依托“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线万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各类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857人次,完成率达102.86%,其中青年占比达67%。依托42家见习基地,募集岗位1415个,组织青年见习人员813人。
持续加大对创新文化、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加强科普工作,引导政府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积极落实对初创实体场地支持、租金减免、政策咨询等孵化服务,巩固壮大创新创业内生活力,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科技局投入专项资金473万元,重点扶持重大研发项目43个。项目涵盖氨氢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高端镁基功能材料绿色智造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等前沿领域,共吸引了319名青年积极参与。市工业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等积极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创业沙龙、讲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87场,参与人数2750余人。
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强化政府在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缓解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市住房保障房产局通过产业园区存量房源认定、农村集体存量房屋改建、国有企业闲置用房改建(改造)等方式筹集6个项目1322套(间),现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推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数量比达113.42%,青年居住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市委组织部聚焦人才安居的关键需求,积极统筹资源,全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工作。目前,全市范围内投入并使用的人才公寓共计86套,为青年人才扎根本市提供了坚实的住房保障。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教育水平,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增强西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市教育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5所,新增学位6000个。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持续落实进城务工子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入学政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3.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结合市场需求,开设职业技能优势特色专业9个。积极推进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落实残疾儿童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中职阶段教育的15年教育资金1320万元,我市教育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持续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多举措更好满足青年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需求,探索建立与青年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服务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有效提升青年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参与感和贡献度。团市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在力盟商业步行街、香格里拉社区等青年聚集地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青年会客厅”、共青团“暖蜂”快骑驿站等青年友好型场所14个。市体育局持续发力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目前,向青少年免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49家,涵盖了各类运动场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拍摄制作《让中国更美丽》等短视频13条,宣传海报25件。开展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12次,覆盖1000余人次,青少年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增强。
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引导青年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市卫健委组织开展近视和肥胖宣传教育活动7场次,覆盖青少年1100余人次。全市综合医院母婴设施覆盖率达100%。市教育局严格落实《西宁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实施方案》,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室比例达93%,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覆盖率达100%。同时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提升体育健康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学校每周开设不少于3节体育与健康课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学校每周2节体育与健康课覆盖率达100%,卫生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禁毒、防艾等主题宣传活动789次,覆盖人数14万余人。开展“护校安园”活动20场次,覆盖青少年3000余人次。市司法局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参与普法人数142.7万人,青少年占比率达57.5%。市民政局依托西宁市救助服务站打造西宁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全市接受救助的未成年人由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介入进行心理关爱及教育矫治。团市委牵头制定《重点未成年人群体违法犯罪预防矫治联动处置机制工作方案》,实现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在思想教育引领、重点人群排查、人员信息共享、分析研判预警、分级分类干预、跟踪问效评价等7个方面的协同联动。
发挥青年在社会治理中的生力军作用星空体育,畅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培育基层治理青年人才队伍。鼓励青年参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团市委联合市、市政协持续广泛开展“共青团与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收集意见建议4条。积极组织青少年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敬老助老、关爱帮扶、社区公共事务等1300余场次。市政协开展“委员驿站”微协商活动47场,征集与青年相关的提案和社情17件。市司法局积极探索青年参与法治实践的有效路径,大力培育青年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和人民调解员队伍。担任人民陪审员青年占比21.6%、人民监督员青年占比8.82%、人民调解员青年占比18.2%。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积极组织申报“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人才180人、团队10个,较2023年申报推荐人才增长46.34%,团队增长66.66%。参加“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签约人才项目103个,通过“兼职引才”“兼职顾问”等方式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110余名。实现引进院士“破零,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深入实施“青年红色铸魂行动”,坚持从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始终把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筑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之基。团市委举办“青春挺膺担当 强国复兴有我”红领巾思政宣讲大赛,全市500余名少先队员及少先队辅导员参加。组织“西宁青年讲师团”“民族团结青骑兵”“红领巾巡讲团”“红领巾讲解员”等宣讲队伍,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之家”“青年会客厅”等阵地,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7000次,覆盖团员青年23万人(次),青年思想共识进一步凝聚。